新闻动态 /
3月,一名胎龄仅27周+3天的男婴在本院匆匆降临。这个体重仅0.95公斤的"掌心宝宝",是一对结婚多年未孕的夫妻迎来的首个孩子(G1P1),却一出生就面临生死考验:早产儿貌、反应极差、呼吸困难,病情危重。
新生儿科团队第一时间启动抢救:气管插管、有创呼吸机支持、肾上腺素静推……入院前3天,患儿病情反复拉锯,每一次监护仪的警报声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。团队当即成立专人护理小组,实行"专管专护",从脐静脉置管到期后的无缝衔接PICC置管,到精准调整呼吸机参数,每一步操作都凝聚着对"珍贵儿"的特殊守护——他们深知,这个小生命背后是一个家庭数年的期盼。
住院期间,家属几次颤抖着签下病危通知书,却总能在医护人员"我们再试试"的坚定中看到希望。这个努力想睁开眼看看世界的宝宝,与医护人员展开了一场生命的双向奔赴:他们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,优化营养方案,在一次次险情中与死神赛跑;宝宝则用日渐平稳的呼吸回应着这份守护。
展开剩余40%病情稍稳后,撤机难题摆在面前。医生团队创新方案,允许家属进入NICU进行"戴机袋鼠式护理"。为让家属掌握这项特殊技能,护士提前演示、反复宣教,甚至在手把手教学中陪家属度过宝宝病情波动的惊险时刻。当家属亲眼目睹医护人员瞬间启动抢救的专业与速度,感激之外更添了一份理解。
从教家属换尿片、观察喂奶反应,到指导应急处置,半个月后,宝宝顺利过渡到母婴同室。我院副院长刘国华、NICU护士长付甜甜每日查房,将专业照护延伸至家庭指导。90天后,这个曾命悬一线的早产儿终于治愈出院,而新生儿科的守护并未止步——精细化随访计划持续跟进,为宝宝的成长之路保驾护航。
这场跨越三个月的生命接力,不仅彰显了我院新生儿科在危重症救治中的硬核实力,更用"特殊关照"的温度,显示了医疗团队的无私守护,每一个小生命的背后,都有一群人在全力以赴,让希望与爱双向奔赴。
编辑:解荟群
责编:侯 宁
审核:秦 勇
发布于:北京市